华北热线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首页|设为主页

农业部定点扶贫开发武陵山区

来源:华北热线   日期:2011-11-22



    农业部定点扶贫始于1986年,范围遍及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地区;新世纪开始,范围调整为湖北恩施、湖南湘西所属两州八县。“武陵山区不脱贫,农业部不脱钩。”这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所有农业部扶贫干部心中的坚定信念。

    产业扶贫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带来农民持续增收好心情

    经过2000年以前农业部的定点扶贫,武陵山区基本结束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房不遮风雨”的历史;进入新世纪,农业扶贫改变传统的“输血”模式,更侧重顶层设计,通过开展宏观指导谋划地方发展。

    当记者今年再次来到被崇山峻岭环抱的武陵山区时,这里呈现的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通过《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优势特色农业开发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农业部逐渐加大产业扶持资金投入,重点引导带动资源优势强、市场前景好、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茶叶、椪柑、百合、肉羊等特色产业发展,武陵山区经济社会面貌均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王国庆这样的专家带领下,恩施芭蕉侗族乡已发展成全国有名的茶乡。“他一年来几十次,去年还为乡里争取了700万元现代农业项目资金。”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崔吉明深有感触。全乡种茶面积几年来扩展到7.5万亩,大部分按照农业部标准园创建基地模式建立。“这里种茶有基础,我们更侧重产业扶持和品牌建设。”王国庆说。该乡党委书记徐卫介绍说,全乡主打品牌“恩施玉露”价值已达4.08亿元,品牌价值飙升让茶农受益很大,每亩茶园平均收入在万元上下。

    在湘西龙山,这里喀斯特微酸土质生产出的小小百合,占领了大上海大部分市场。县百合办副主任彭启洪介绍,全县整合农业扶贫等资金重点扶持百合产业,种植面积已达5.8万亩,年产鲜百合5万多吨,总产值近10亿元,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帮助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700元,亩产值达1.4万元左右。在农业部扶贫干部的带动下,全县正在发展百合标准化生产基地,“龙山百合”鲜果、干片已被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科技扶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来建设生态家园新热情

    在湖南省龙山县石羔镇中南村,农业部2002年通过项目兴建的龙山县农科所生态示范园如今仍承担着每年40~50个农业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任务,还通过“树下经济”养殖高品质黑鸡、通过黑猪野猪杂交养殖新型黑猪,探索新型种养模式。“项目是当时的扶贫干部李波发起的,占地200亩,最多时年试验新品种108个。”时任县农科所所长的彭顺湘回忆说,“示范项目让当地人第一次在冬天吃到了哈密瓜,示范园开创的许多模式至今仍是龙山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

    科技扶贫凸显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农业部通过实施沼气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植保工程、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一批基础工程,同时下达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各种补贴和科教培训,提升了武陵山区的农业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也改变了当地农村生态环境。

    沿着羊肠小道走进恩施的偏僻农村,所到之处尽是整洁村容、风景如画。恩施发展沼气较早,在农业部的多年支持下,如今全州适宜地区农村户用沼气池普及率已达60%。在龙凤镇古场坝村,59岁的陈长寿家2008年便用上了沼气,一拧开阀门,红蓝色的火苗喷发而出。“我们享受补贴,建沼气池根本不花钱,加上打工和养猪,一年纯收入轻松也能有5万块钱。”在陈长寿的影响下,58岁的弟弟陈长桃家2009年也开始用沼气。

    恩施州结合农业部沼气扶持项目,统筹安排资金393万元,建设163个基层农村能源中心服务网点,对农村户用沼气进行日常维护。“老百姓坐在家里,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服务到家。”州生态能源局副局长陈树生说,“农业部组织以沼气建设为突破口的生态家园建设,解放了男人,漂亮了女人,男的不再上山砍柴,女的不再烟熏火燎。”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