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热线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首页|设为主页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冻疮呢?

来源:华北热线   日期:2012-01-09


  大多数人到了冬天都有一个困扰,那就是冻疮久治不愈反反复复,又痒又疼让人颇为心烦。那么,如何在冬季有效预防冻疮呢?

  1、取一盆15度的水和一盆45度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每天三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2、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常发冻疮的皮肤,连搽数天可防止冻疮再生;若冻疮已生,可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待凉后涂冻疮患处,每日两次,连涂三天。

  3、独头紫皮大蒜1个剥皮捣烂,放在烈日下曝晒至温热,每天在生过冻疮的部位涂抹4~5次,连涂4~5天。

  4、取干红辣椒5~7只,加水煮沸成辣椒汤,待水不烫时泡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连用五天。

  5、将新鲜鸡蛋煮熟,取蛋黄放在铁勺上榨出油,去渣后冷却备用。冻疮溃烂处,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敷上鸡蛋黄油,外用纱布包扎,三五天即愈。鸡蛋黄油也适用于治疗湿疹、慢性皮肤溃疡、烫伤等。

  6、将患处洗净,取风油精少许涂搽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3周,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但冻疮破溃者不宜使用。在冬季来临时,每日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可预防冻疮。用正骨水等亦可。

  7、“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冻疮未溃者疗效较好。若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使用十滴水。

  冻疮一般具有哪些特点?

  季节性极强。冻疮发病是冬来春必去,高峰期相当于冬至到立春期间,而其他疾病损害是冬重春轻。

  冻疮发病与寒潮关系密切,每次发病都因受冻而保暖不良所致。局部症状为遇冷麻木,遇热则痒,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溃疡愈合后遗留萎缩性疤痕。

  冻疮损害部位每年固定一致,界限清晰,不融合,不扩展,不延伸,血管充盈时间明显延迟。

  皮肤局部复温低于周围皮肤,热辐射后复温高于周围皮肤。但是,如冻疮长期不愈或久治不愈,应请医生找出原因,以免延误病情。当怀疑自己患有冻疮时,最好请医生确诊后再用药。

 

  冬季哪些人最容易得冻疮?

  冻疮是冬季容易发生的一种皮肤损伤。易发生在手指、手背、足跟、脚趾、耳轮、鼻尖、面颊等暴露部位。然而,在同样低温条件下,有的人容易生冻疮,有的人不生冻疮,这是因为,除了寒冷之外,生冻疮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生冻疮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儿童、少年容易发生冻疮,青壮年次之,老年人不容易发生冻疮。这是因为儿童和少年接受寒冷刺激以后,皮下小血管收缩反应比中年人,特别是比老年人强得多。在寒冷的刺激下,儿童少年的皮下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血液瘀滞,局部组织营养不良,容易发生损伤,而老年春的皮下小血管对寒冷的刺激则不敏感,所以,不易生冻疮。

  性别对生冻疮也有一定影响。青年和壮年妇女比同年龄的男子容易生冻疮,这是因为妇女对寒冷的适应性差,皮肤对寒冷的抵抗力低。

  体质强弱以及血液循环状况好坏,与发生冻疮也有密切关系。患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和末梢血液循环机能差的人,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耐受性和抵抗力差,经不起寒冷的刺激,容易发生冻疮。

  潮湿是引起冻疮的另一原因。在潮湿环境下生活和工作的人,可以明显加重寒冷对他的影响和危害,更容易破坏局部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促使冻疮形成。所以在潮湿中比在干燥环境下生活更容易发生冻疮。此外,长期站立、缺乏活动、衣服窄小、营养不良以及疲劳过度等,也容易发生冻疮。了解这些知识,就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预防冻疮的措施。

  冻疮食疗方法:

  冻疮是指人体的手、脚、耳、鼻等部位受低温和潮湿的影响而出现紫斑、水肿、炎症等反应的一种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损伤。其发病与平素气血衰弱、耐寒力差及寒冷侵袭有关。临床主要分为寒湿侵袭和气血两虚两型。

 

  一、寒湿侵袭

  临床表现:受冻部位皮肤苍白或麻木感,微肿,或瘙痒、疼痛,伴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桂姜粥】

  配方: 桂枝10克,干姜3克,糯米50克。

  制法: 功效:温阳散寒,通经活络。

  功效: 制法:先把桂枝、干姜加水煎煮,用其汁液与糯米煮粥。

  用法: 早晚分次食用。

  【附姜煨狗肉】

  配方: 熟附片6克,生姜150克(煨熟切片),狗肉150克(切块)。

  制法:先以蒜头及花生油炝锅,放入狗肉微炒,待皮色转黄,再加水适量,以武火烧开后,放入熟附片及煨姜,改用文火煨至狗肉熟烂,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温经散寒通络。

  用法: 佐餐食用。

 

  二、气血两虚:

  临床表现受冻部位明显肿胀,初起皮色苍白或灰白,继之发紫,疼痛或不知痛痒,入冬受冻而发,平素气短乏力,精神疲倦,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当归羊肉羹】

  配方:当归25克,黄芪25克,党参25克,羊肉500克。

  制法:当归、黄芪、党参装入纱布袋内,与羊肉一起放入锅内,加葱、姜、料酒、精盐、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改用文火煨至羊肉软烂,味精调味。

  功效: 补气养血。

  用法: 吃肉喝汤,每日2次。

  【归参炖母鸡】

  配方: 母鸡1只(约1250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

  制法: 把当归、党参、葱、姜、料酒、精盐放入洗净的鸡腹内,入锅加水,小火煨炖至肉熟烂即成。

  功效: 益气补血。

  用法: 吃肉喝汤,分餐食用。


  谨防貌似冻疮的N种病

  在冬季的北方,人们一不小心就会患上冻疮,有些人嫌去医院看病麻烦,再说冻疮又不是什么大病,就自己买些冻疮膏抹抹。然而,有些病人患的并不是真正的冻疮,而是其他与冻疮相似的疾病。这些患者一旦误诊,轻者久治不愈,重者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寒冷性多形性红斑

  寒冷性多形性红斑是最常见而极易与冻疮混淆的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时通常呈紫红或深红色斑丘疹,也可有水泡产生,可伴有全身症状。该病的发病原因不清,一般认为是人体皮肤小血管对寒冷等物理因素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由于寒冷的刺激而引起人体暴露部位的小血管收缩;久之则小血管发生麻痹扩张使皮肤缺血缺氧,同时静脉回流受阻又造成瘀血现象,从而产生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故出现红斑、水疱甚至糜烂等皮肤损害。

  家族性“红斑”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女性多见,常自婴儿期开始发病,并持续终生。一般在受冷后半小时至4小时出现反应,表现为直径不超过2厘米的红斑丘疹,而非真正的风团,不痒,但有烧灼感;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肌痛、白细胞增多等全身表现。可持续至48小时,暴露于冷空气中比冷水中更容易发病。如果用冰块试验即刻反应为阴性,即不出现风团。但在冰块试验后9~18小时,局部也可发生红斑和深部肿胀。

  获得性“风团”

  大多数病人的发病原因不清,有些病人在数月或数年以后对寒冷过敏现象会自行消失,但也有持久不愈者。另外,有少数是由体内其他疾病引起。患者皮肤暴露于寒冷后数分钟,局部出现痒性水肿和风团,严重时泛发全身。进入温暖的室内后数十分钟或数小时,风团可逐渐消退,痒也减轻。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确切病因不明,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以青年女性多见,其皮肤和黏膜表现类似冻疮。如患者面部出现的蝶形红斑,在急性期有水肿、色鲜红,略有毛细血管扩张及鳞片状脱屑,严重者出现水疱、溃疡、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身体皮肤暴露部位出现的斑丘疹、紫斑等。……>>>>怎样早期发现红斑狼疮

  变应性血管炎

  发病因素较多而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药物及感染引起,本病以下肢发生红斑结节为主,有压痛,也可伴有紫癜、紫癜性丘疹、风团、丘疱、坏死溃疡等多形损害为主要表现。

  结节性红斑

  是由某种原因所致的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血管炎,常侵犯双下肢,小腿内侧多见。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一般以秋冬寒冷季节发病为多。表现为肢体双侧对称性或鲜红色、或暗红色、或紫红色结节性损害,压痛明显,一般不痒。

  结节性血管炎

  是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皮肤小血管炎,好发于成人的下肢。在小腿或足部反复发生皮肤小结节,结节表面肤色正常或微红,结节有自发痛或压痛,发展慢,但有时呈急性经过,表面皮肤红热。一般沿浅静脉走行排列,自感轻微疼痛或有触痛,一般无全身症状。多不发生溃疡,约2~4周消失或遗留纤维性结节,消失很慢,可反复发作。

  硬红斑

  又称Bazin病。多发生于青年妇女小腿的屈侧,为结节性肿块,损害常常破溃。冬季易发病,因此本病与年龄、性别、寒冷及血液循环状态有关。病人常伴有肺结核、淋巴结核或其他脏器结核。硬红斑有结核样浸润,常发生干酪样坏死,一直被人认为是一种皮肤结核病,但不能查到结核杆菌,故认为是结核疹之一。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四肢血管为主的全身性非化脓性的动、静脉炎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常见肢体发凉、怕冷、疼痛、有麻木感,足部小腿疼痛、间歇跛行甚或肢端溃疡和坏疽。病人平卧,抬高下肢,则足和小腿即呈苍白色,而低垂下肢则呈青紫色或红色。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