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热评 >

误诊AI开处方等乱象频现 在线接诊25万人次的医生可靠吗

来源:华北热线 时间:2022-07-12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1700多家。随之而来的是误诊白诊、先药后方、AI开处方、诊疗事故等乱象,成为埋在行业里的一颗颗“暗雷”

  患者“嘴里出现很多白色的皮,喝水都疼”,在线问诊多位医生却得到了不同的诊断结果:有的认为是“舌炎引起口腔溃疡”,有的诊断为“口腔发炎”,还有的称是“念珠菌感染”

  某平台线上接诊人数最多的医生接诊次数为25万人次。假设每人线上问诊时间平均为10分钟,线上接诊时间约为41667小时,如果全年无休,10年为3650天,那么这10年里其平均每天线上接诊时间约11.4小时

  明确人工智能等主体的地位,对仅由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的,直接追究医疗机构的责任;完善药品追溯体系,充分利用二维码识别功能做好在线处方的审查工作,确保监管追根溯源

  □ 本报记者  文丽娟

  □ 本报实习生 张功晔

  “到底哪个医生说的对?”

  今年初,家住湖南常德的夏亮被口腔溃疡困扰了一段时间,“嘴里出现很多白色的皮,喝水都疼”。受当时疫情影响,他决定通过在线问诊寻找病因、解决痛苦。

  可是,他问诊的几个医生,给出了几个完全不同的诊断结果,这让夏亮很迷惑,也对在线问诊的准确性产生了疑问。

  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98亿,同比增长38.7%。而随着互联网诊疗快速发展,误诊白诊、先药后方、AI开处方、诊疗事故等乱象也纷沓而至,成为埋在行业里的一颗颗“暗雷”。

  针对上述问题,堵漏排雷的监管举措持续推进。从2018年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对医疗机构在线开展复诊作出明确规定,到近日公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保证“隔空”诊疗透明规范,一张保障互联网诊疗质量的网越织越密。

  在线问诊误诊频现

  诊断结果五花八门

  夏亮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说,当时他在线问诊的第一位医生,是某三甲医院口腔科医生。给对方看过自拍的口腔照片并文字描述相关症状后,该医生诊断为“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称“吃点消炎药,多喝水,好好休息就没事了”,随后开具消炎药处方,嘱其线下购药。

  遵医嘱服用消炎药3天后,未见好转,夏亮便在另外两个平台上选了3位医生进行问诊。提供的图文和之前一致,却得到了不同的诊断结果:有医生认为是“舌炎引起口腔溃疡”,有医生诊断为“口腔发炎”,还有医生称是“念珠菌感染”。

  这3位医生均为其开具了不同的药,搞得夏亮一头雾水。

  他不敢再轻易吃药,之后去市里一家线下医院就诊,确诊为:由抗生素引起的念珠菌感染。对症下药后病情缓解了。

  北京某口腔医院一位资深医生告诉记者,念珠菌感染对口腔科医生来说其实不难判断,之所以会出现“同样的图文,诊断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线问诊的局限性。

  “口腔科医生线下问诊时,除了观察口腔情况、询问病情,还会按压、触摸,综合判断得出结果。而在线问诊医生只能凭借图文,很难准确判断,更不用说开具处方了。”该医生解释说。在他看来,患者在网络问诊时可以上传线下医院拍摄的片子、出具病理报告等进行复查、复诊或咨询,但不能首诊。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从互联网医院到明确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互联网问诊可进行医保报销,从网售药品到核心诊疗再到互联网医保,各地出台方案积极支持在线医疗全面发展,筑牢了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增长基础。

  与此同时,像夏亮这样就同一病症在线问诊多名医生,却得到五花八门诊断结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上一篇:山西一煤矿发生机电事故 造成1人死亡
下一篇:没有了

公司简介 | 服务协议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Www.huabeixw.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