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热线  用户名: 密码:
首页|设为主页

和信CEO安晓博:P2P的发展需要本土化

来源:华北热线   日期:2014-12-22


   P2P金融平台的出现,一方面吸收闲散资金,让投资者获得更高的收益,并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对称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解决了众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残酷的现实是诸多P2P金融平台的频繁跑路也让众多投资者的钱“人间蒸发”,使他们血本无归。 

    作为当下国内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P2P金融平台这一“舶来品”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英国都获得了成功,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和发展,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P2P金融平台监管都存在一定的隐患。虽然各个平台在建设保障机制上或引入担保公司,或平台自己担保,却依旧出现了投资者资金安全的问题。首先存在信任评估的风险,因为当前没有第三方信任体系,P2P平台来承担对融资者审核的责任,如果平台一味追逐金钱利益,那么它很可能就会放宽对融资者的审核要求,不仅存在道德危险,也会产生对融资者的债务追偿风险。其次,担保公司有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之分,只有前者的经营业务包括替借款人担保,投资者在投资前还需要仔细辨别,而平台担保则可能需要垫付投资者的本金,从而造成平台的资金负担。由此来看,在保障机制的建设上,仍需要加入其他元素,让投资者更安全、更安心。 

    在,自古便有“变卖典质”的说法,即将贵重物品作为抵押物,来换取对方的钱财。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人具有相对统一的性格特征——稳健、持重,这也使得大多数人在投资上都较为谨慎。P2P金融同其他“舶来品”一样,在进入后,同样需要本土化,方能适应土壤,而自其2007年引入市场以来,虽然已经经过了7年的本土化融合,但仍然出现了水土不服、乱象频生的现象。有别于成熟的欧美市场,市场在信用评定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不尽完善,为了充分保护投融资者的利益,就更需要引入为此发挥作用的配套机制,“变卖典质”“以物为证”,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我们知道,风险可控是P2P金融平台盈利的关键,而最终的保障按照人的性格特点及投资理念,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抵押物,是以实物为凭证的债权抵押,因此P2P金融平台要扎根土壤,使之更加契合市场,就需要结合人的性格特点、人的投资理念。在P2P金融中融入“变卖典质”,在融资者与投资者之间“以物为证”,以物品让两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更为牢靠,这种方式更容易为国人所接受,更容易“接地气”。既然是“以物为证”,将房产或者其他作为抵押担保的“物”,一旦融资者违约,投资者可以直接获得抵押担保“物”的优先受偿权,从而保证投资者的本金安全,最大化保障投融资双方的利益,真正做到风险可控。而和信旗下和信贷作为最大的抵押P2P平台之一,在P2P本土化上持续进行创新,推动其本土化的发展,也在为行业的发展贡献着绵薄之力。 

    纵观这些年,P2P在本土化进程中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这个过程也会给行业发展带来阵痛,但不能停止脚步,要继续向前探索。因为从长远看,P2P一旦真正融入到市场的血液,由“舶来品”变为“made in China”,将会真正成为小额融资市场和理财投资渠道的有益补充。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