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北热线 日期:2012-12-0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占全旗总面积三分之一。伊和乌素,汉语为“大水”之意,本是一片美丽富饶之地。然而,一度因自然和人为等因素,这里沙化面积逐渐增大,大片农田、牧场遭到侵蚀,植被覆盖率不足10%。近些年来,伊和乌素苏木充分利用土地优势,引进碳汇需求企业,种植沙柳、梭梭,嫁接肉苁蓉,并提出实施“两转一带双百万”工程,最终产生政府、企业、农牧民三方得利,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共赢的绿色效应。
农牧民的增收账
“以前因为不想转移,没少找过政府麻烦,但一年下来收入也就解决个吃喝。自从进来这些碳汇林企业,我们的收入可多增加了。现在好多农牧民又去找政府要求转移。我今年光给这些企业做营生就挣了40万元。”伊和乌素苏木乌日更嘎查牧民额尔德尼达来说。
在和他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他家3口人,有12000多亩草场,近10000亩是明沙梁,以前一年下来养羊收入根本没有结余。2008年,为恢复生态转移退出后,政策性补贴一年全家近2万元,加上其他收入,日子富足多了。2010年,碳汇林企业进来后,他家流转草场10000多亩。今年主要有政策性补贴、草场流转补贴、企业务工补贴三大块收入,共计近50万元。据他介绍,今年他承包了一个栽植沙障工程,雇用了当地20名农牧民,50天每人挣了15000元。
“企业进来种树修路经过家门口,政府给的移民房水、电、暖都通,还有企业承包土地期限到了,种的树、上的电、打的井也全留给我们。政府、企业花钱帮我治沙化的草场,我还挣钱。你们说这账划算不?”额尔德尼达来显得格外高兴。
企业的效益账
11月22日,天上飘着雪,记者来到库布其沙漠边缘的绿远生态公司梭梭林种植基地,正赶上他们在沙地里进行冬季补栽。补栽现场,该公司种植技术总工姜新宁介绍,绿远生态公司在这里租用沙地30万亩用于碳汇林种植,并以种植梭梭林嫁接肉苁蓉为产业。目前,该公司已投入资金近1亿元,种植梭梭3万亩,嫁接肉苁蓉1000亩。谈到企业碳汇林种植效益时,姜新宁介绍说:“绿远生态公司碳汇林种植,除碳指标价值外,每亩嫁接肉苁蓉收入最少4000元/年,1万亩纯收入相当于一个年产30万吨煤矿的纯收入。而且肉苁蓉一次嫁接成功后可收益20年。还有所带来的生态效应,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担当,更是不好计算。”
据了解,伊和乌素苏木通过引进伊泰、嘉烨、欣懋、绿远四家企业,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现状,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今年共计划完成造林24.85万亩,种植乔木5.3万株,目前已完成造林15.95万亩,种植乔木5.3万株。
政府的发展账
“引进碳汇需求企业的初衷,我们是想增加农牧民收入。但没有科学的规划和创新,不从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全盘考虑是不行的。所以,我们打破地区发展局限性,以创建‘生态草原、和谐伊和乌素’为目标,加强生态建设,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形成了‘两线一区三点,一村两园两千户,两转一带双百万’的发展思路。”伊和乌素苏木党委书记傲特更吉日格乐介绍。
“两线”即修建穿沙线连接锡磴线的生态建设线,修建沿锡磴线辐射周边的通村便民线;“一区”即依托两线,以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为主线,打造以蒙古族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为主题的民族风情发展区;“三点”即在民族风情发展区内在点上打造巴音嘎查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点、敖楞布拉格嘎查现代草原新牧民示范点、希日摩仁嘎查民族风情马产业文化示范点;“一村两园”即在摩林河流域打造功能化牧民新村、原生态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在锡尼镇打造诺敏塔拉转移农牧民再就业创业园区;“两千户”即在继续实施人口转移的同时,在“两线一区三点,一村两园”各培育发展一千户既体现现代畜牧文明,又体现蒙古民族文化特色的新牧民;“两转”即禁止发展区人口向优化发展区和城镇转移,退出区草牧场向碳汇林企业集中流转;“一带”即把库布其沙漠边缘267万亩退出区建成碳汇生态防护林带;“双百万”即在干旱硬梁退出区打造100万亩大白柠条生态林,在沙化退出区打造100万亩沙柳和梭梭碳汇经济林。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杭锦旗伊和乌素也正以“生态、富裕、民生、和谐”的发展步伐,构建着他们心中的“美丽伊和乌素”。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