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江苏·E起考古︱溯源六千年,太湖北有最早的“古国”
编者按:盛世中华,何以中国。8000年顺山集文化带来文明曙光,7000年青莲岗文化孕育江淮,5000年寺墩文明星耀东南,吴越争霸将引春秋波澜,古彭徐州舞动汉韵楚风,六朝金陵形胜虎踞龙盘……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鱼米之乡”江苏孕育衍化的地域文明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和独特地位。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联合推出“探源江苏 E起考古”系列,带您一起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了解江苏地域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太湖云水,经年流波。回溯6000年,聚居在环太湖流域的史前先民砌泥墙筑屋,过上饭稻羹鱼、琢玉磨石的生活。
先民们用几千年光阴历经分化,在太湖北部创下最早的“古国”、聚落的“中心”。由此凝结而成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前后相承,为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写下了一段绵亘不朽的华章。
东山村,最早的“古国”
手铲剥开土层,黄土掩映下的红烧土块露出端倪。随着鲜艳红色裸露的面积扩大,一片印有芦苇痕迹的红烧土堆积显现出来。这里是张家港市区向西18公里的金港镇东山村遗址,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此处留下了生活痕迹。
2008年至2010年间,南京博物院联合张家港市文管办、张家港博物馆在东山村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工作,揭示了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时期诸多遗存,其中,最具价值的是揭露出一处崧泽文化时期的聚落。
上承马家浜,下继良渚,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至5300年,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文化阶段。以往在青浦崧泽、吴县草鞋山、江阴南楼、常州新岗、吴兴邱城等多处含崧泽文化的遗址里,诸多迹象表明了作为良渚文化前身的它,虽然也存在分化现象,但总体上显得比较平等,仍尚处于“积蓄”“萌芽”阶段。
东山村遗址的考古发现,却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全然不同的图景。东山村主要发掘的三片区域,自西向东分为大型墓葬区、居住区和小型墓葬区。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东山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周润垦介绍:“崧泽文化流行氏族公共墓地,即使墓地内部有分组,随葬品也有着多或少或无的区别,但基本还是在同一处墓地里。”而在东山村,同一个聚落内部,富裕权势氏族的墓地和平民氏族墓地两不干涉。二者以居住区为中心,一西一东,泾渭分明。
中间的居住区,包括2处红烧土倒塌堆积的5座房址,其中最大一间红烧土堆积房址及其附属建筑的面积约达97.5平方米。“在当时来看,这很显然不是普通居民能够拥有的居住面积。”周润垦说,房址的面积之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分化的情形。
社会分层是文明开启的第一步,东山村遗址的出现,正是中华民族迈向文明的先声。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指出,东山村遗址的发现,“不仅表明距今5800年前长江下游早于其他地区已率先出现社会分级,而且表明军权、王权相结合的初级王权已露端倪”。李伯谦更进一步指出,东山村崧泽文化时期已进入考古学家苏秉琦所说“高于部落之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的“古国”阶段,也就是他所理解的“酋邦”阶段。这也意味着,中国社会的文明化进程,从原先考古界研判的距今5500年—4500年,中国古代从相对平等的社会向不平等的分层社会过渡的社会结构重大转型期,提前到距今6000年开始重新审视。
“崧泽王”,5800年前的“大人物”
5800年前的东山村,生活着一位“崧泽王”。
遗址西区的高等级大墓区,共清理出8座贵族墓葬,它们次序井然,呈东西向排列。其中,编号为M90的大墓内随葬品的数量是迄今发现的崧泽文化墓葬中最多的一座,共有65件(套)器物。
崧泽文化其他地区发掘的墓葬最长不超过2.8米,而这里有7座大墓长在3米以上。“这些墓的墓坑规模之大,超过了以往发现的任何一处崧泽文化墓葬。”周润垦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