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十四五”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为政策话语,“高质量发展”最初源于对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描述,区别于“经济的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时代。2017年10月,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适应经济转型的这种变化,教育领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则以专章“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5个方面,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无疑是我国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族八省区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无疑是我国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三新一高”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十四五”总体发展规划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如何把握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推进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地位,而教育优先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则成为我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为此,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党中央作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决策部署,明确要求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进入普及化阶段,部分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依然存在东西部不平衡、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质量不够高的问题。在入选“双一流”建设的137所高校中,来自民族八省区的高校只有9所,占比仅为6.57%。无论是就业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还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民族八省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沿海尤其是江浙两省的差距很大。民族八省区平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全国平均数差近8个百分点,而民族八省区内部最高差7个百分点,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很突出,离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实现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民族地区更需要高质量的差异化发展,更需要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支持。如何在新时代推进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事关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课题。
如何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概念,在“十四五”期间,民族地区发展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新一高”的要求,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要把握时代脉搏,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新时代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在这一新阶段,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但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且有新的发展。对于民族地区而言,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缩短差距,实现差别化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除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发展能力弱、开放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较低等特殊困难外,人才总量不足、人才流出严重、引人难与留人难并存等问题突出。这些为承担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国际交流重任的民族地区各类高等学校提出了挑战,同时提供了机遇。因此,抓住新阶段发展机遇,为民族地区差别化高质量发展、缩短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在新发展阶段重要的历史使命。
第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民族地区高校要为民族地区各族人民提供多样化、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族八省区376所高等学校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发展各族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体系,保障广大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权利,早日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为民族八省区近2亿各族人民提供多样化、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作出贡献。
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民族地区高校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引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其核心在于构建坚实的自主发展、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民族地区高校作为占国土面积57%的民族八省区最主要的人力资源供给基地、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要不断优化适应包括西部开发、“一带一路”在内的新发展格局需求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高校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与思想引领。
(作者陈·巴特尔,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