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IP热”现象的背后
【环球视野】
近年来,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文学的存在形态与表意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都开始发生深刻变革。与传统文学收敛之势相比,网络文学正逐渐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
网络文学IP如今在国际文娱市场上异常抢手,发展势头强劲。一些以网文IP改编的影视剧、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网文IP周边的衍生品也层出不穷,真正实现了热度、收益的双丰收。像《电车男》(日本)《那小子真帅》(韩国)《刀剑神域》(日本)等作品不但赢得了各国观众的一致好评,还创造了巨额的商业利润,真正实现了“1+1>2”的效应。互联网对大众传媒的影响至深,如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一现象关系着互联网阅读的未来。
1、互联网传播:这么近那么远
随着网络的深度介入,文学的创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传播方式也更趋便捷化、人性化。互联网似乎在一夜之间拆除了传播的所有物理屏障,以全新的数字化面孔诠释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一是网络文学传播覆盖面广。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会议、网络购物、网络直播、网络教育等都已经深度渗透到经济、社会、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触网而生的网络文学则充分利用了网络传播覆盖面广的这一属性,使读者数量及阅读量均达到了传统文学所无法比拟的一个量级。
二是网络文学传播天涯比邻。从一般意义上讲,“近”与“远”相对,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距离。在网络时代,“近”则是一个心理层面的概念,社交网络里的好友也许咫尺天涯但却关系亲密、很“近”,隔壁的邻居也许触手可及但却关系生疏、很“远”。网络文学的读者已经不再是作者写作时想象的对象了,他们已经成为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文学作品倾诉心声,通过论坛互动对话的知心好友。而网络文学作品也随着无数个体的参与与创造,其审美标准也日渐丰富起来,题材、载体、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为作者和读者都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学交往空间。
三是网络文学传播瞬间抵达。网络传播的速度非常之快,通常是以“分秒”计算,信息的瞬时直达,能够将读者与网络文学作品随时随地紧密相连,带给人们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与此同时,在网络文学作品中,人们不仅可以传播文字,还可以传播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信息形式,这些信息形式可以更为丰富、形象、生动地呈现出网络文学的文本。网络文学已不再是一种“延迟享受”,而是一种“即时消费”,文学作品从此能够瞬间通达人心、恢宏道义。
总之,网络为文学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体验场景和技术支撑,尽管技术对于创造一个辉煌的文学时期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它却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拓宽了路径、创新了方式。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发展生态中,文学回归民间,并日益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和展示媒介的,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等手段演绎、呈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或是含有部分文学元素的网络艺术品。“IP”则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泛指权利人对于自己创作的智慧成果所享有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权能。而“网络文学IP”是指以网络文学文本为基础,运用网络文学自带的粉丝黏性,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上下游开发产品的版权。
“网络文学IP热”俨然成为一种全新的大众文化现象,而当我们开始谈论这一现象时,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1939—2021)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是当代英美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理论家之一,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传播学教授,被誉为流行文化研究的创始人。约翰·费斯克的理论深受英国伯明翰学派斯图亚特·霍尔和戴维·莫利等人的影响,不但改变了对大众文化研究的思维路径,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大众文化的理论。其代表性著作有《理解大众文化》《解读大众文化》《传播研究导论》《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等,我们可以从他的大众文化理论入手试析当前的“网络文学IP热”这一现象。
下一篇:没有了